关于高交会 | English | 繁体版

首页  会议简介  会议日程  主讲专家  专家讲稿  网上报名   招商简章  会议新闻  相关报道  NASDAQ之窗

 

 


WorldCN2000主讲专家演讲纲要


 

 

演讲人:

廖小罕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副厅长

个人简历:

1963716日于贵阳

1988--1992年 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博士毕业(气候和环境变化计算机模拟);

1984--1987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地理专业);

1980--1984年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士毕业(动力气象)。

工作经历

1987--1988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90--1991年 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研究和预测中心;

1992--1997年 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

通讯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16号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邮政编码:550002 电话:0851-5825249 5826038 5823657 传真:0851-5826038 5827452

演讲提纲:

资本市场和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化

贵州是我国山区面积最大的内陆省份,又不邻边,又不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六、七十年代成为备战备荒,开展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军事高科技的战略储备地。六十年代就为东方红卫星上天提供计算机设备。几十年来,中国数万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量先进的科研、制造设备云积在贵州。以航天工业、航空工业、电子工业为龙头的三大工业基地是我国高新技术和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八十年代,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的和实施军转民计划使贵州潜在的高科技储备通过军转民渠道大量释放出来。领先的技术和相对的技术人才优势,促成了我国许多高科技和产品如北京电子对撞机、液压工程机械机、军民两用航空航天专用设备、卫星通讯设备、以及大型液力变速器、石油井深测试仪、新型变速液压工程机械、数控轧辊磨床等高新技术装备也纷纷诞生。在短缺经济时代,贵州的迅速反应,让"贵州造产品"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八十年代贵州产品在占领市场上,位于全国排在前列。这当中,由军工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至少占65%以上。 但是贵州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国看好的势头很快就退了下去,人们看到的是沿海一带、特区三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工艺精良、质量稳定、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周到,逐渐成了80年代上中旬短缺经济以后开始讲究质量、服务的人们优先考虑购买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冷战后期的世界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大量外资和外国技术进入中国,海外泊来的高新技术、首先在沿海着陆并被迅速消化,沿海和特区的产品铺天盖地的侵袭全国。逐渐地,贵州制造像退潮的海水一样,不断缩回势头,以致在许多地方无影无踪,现在在高新技术领域,在全国范围内,贵州制造的产品所占比重很小。

目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GDP贡献不到10%。 造成这种不景气原因有很多,其当中包括沿海和特区优惠政策的冲击,省内技术和各方面人才的流失,也包括观念不更新,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的周期相对过长等,这当中也包括许多军工企业内部机制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得到资金的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但是,这恰恰是贵州所缺少的,即有保证的资金支持。由于企业融资观念落后、机关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慢,而省外、国外进入贵州的资金极少。于是,一个好产品、一个新技术、在开拓市场上虽有势头,有动能,但是在市场上却没有足够的保障和支持。在贵州经常见到的事情是,一个东西在全国领先搞出来了,但是只能发出豆芽,却长不成大树,如贵州生产的云雀微型汽车,这一全国最先提出并获国家第一个批准的微型车型,却由于种种原因其产量只占实际生产能力的10%不到,一直不能占有其应有的市场份额,这同时反过来又影响了汽车的稳定生产和质量保证。这里对于高科技产业化这样的大树所缺的是"土壤""水分"--即资金和人才支持。应当说,如果沿海高新技术企业在得到政府的支持上最初和贵州一样享受到应有的扶持的话,那么在进入产业化时经常得到的是银行的贷款、风险资金的投入、外资的注入、证卷市场上的融资等各种资本市场上的多方手段的支持。而在怎样进入资本市场上,怎样开拓投融资渠道上,贵州则没有找到大门和道路。因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企业要求政府提供支持,以支持创新和升级,政府除了有限的支持如计委高新技术产业计划,科委火炬计划等外,就是只能表示道义上的支持。最近,贵州省政府下决定加大投入,决定每年增加1000万元来作为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但规模和作用也很有限。而最重要的,给企业指明进入资本市场的路,却一直不畅通,许多政府部门自身也不知道这些观念,更不用说去指导企业。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导致高新技术总是上不了台阶,许多产品开发如轻型汽车开发等,提出资金到位不及时,没有及时利用市场短缺来推动产业化。好技术只能到外面去产业化,外面的技术很少在贵州产业化,由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在贵州不活跃,贵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被抑制,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可以从92年以来贵阳高新区技工贸总值占全国高新区技工贸总和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其产值一直不增,还有所下降来推断这一趋势。 西部大开发的许多优惠政策,是要解决许多西部存在的如信息闭塞,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西部生产力中挖掘潜力。

贵州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潜力,在如下几个方面突出地存在,有待各方去开拓、开发。

1) 工业基础扎实。在重工业方面,设备和技术有储备,机械加工设备、电子制造设备大量存在,只要在制造业信息化上有所突破,传统工业基础升级换代就可以迅速实现,863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贵州的成功示范,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贵州在新型电子元器件方面技术领先。在电器产品开发生产上全国知名,同时在机械制造业中,以液压件、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医用设备等在全国都有影响。贵州的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充分利用贵州省的资源优势,可形成了医药高科技产业化开发体系。在材料、化工、冶金和等领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2) 劳动生产力成本的相对低下。约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3) 军工企业主要生产一些技术装备由国家重点进行支持,技术居领先位置,只要充分利用军转民的政策,即可见缝插针地开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以军工企业为主,包括已军转民企业和许多省属企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研究开支经费不足,技术开发与市场脱节造成产品没有市场,经过十几年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沿海、特区和西部领先地区的经济体系、商品流通体系已趋于健全。相对来说,贵州的许多企业由于没有真正成为一员,这几年没有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固定份额。如果将外面的市场销售渠道和品牌介绍进贵州,可以通过市场和品牌效应迅速地开发企业的潜力。而这一点,依靠省内力量很难做到,而省外、沿海这又是其长项。在这方面,海尔集团捷足先登,和生产航天科技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冰箱生产线。

4) 贵州是资源和原材料大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经济价值逾3万亿元,发现矿产110种以上,其中43种储量排在全国前十名,汞、铝、磷、煤、锰、锑、金被誉为贵州矿产的"七仙女"。开发成本低,只要把深加工、精加工厂设在当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即可大量生产。

5) 贵州是水煤电大省,水火相济,煤储量江南第一。电价较低,在当地建立企业,就意味着相对低的运行成本和竞争优势。

6) 贵州相对于全国信息封闭,经济发展低下,企业员工质朴,好打交道,投资环境纯朴。

7) 贵州资本市场极不活跃,资本流动量小、来源少、风险投资不到一个亿。东部小额资本在贵州就是中额,中额就是大额,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的调控和推动力度及其敏感性。目前,贵州在科技风险投资这一块刚刚起步。由贵阳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来支持组织一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一些民间组织正在提出一些设想。 8) 贵州上市公司总共不到10个,许多企业都没有上市的概念,融资观念相对落后。上市融资、二板融资等资本手段,还不为广大企业所掌握。二板市场还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卷市场和产权市场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的重要投资融资舞台。

9) 贵州许多企业,特别是原中央部委直属,后划归地方的军转民企业,由于传统体制影响。"小而全"现象普遍存在,专业门类多但规模小,因此,必须通过引入外力,以资本为纽带,根据发展和市场需求,重组成专业化、集成化的集团企业和公司。这样将会大大管理和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导致竞争能力的提高。

10) 贵州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的重要卵化器和对外窗口,同时是军转民企业异地搬迁的首要选择点,更是省外企业和集团进入贵州的良好落脚地和辐射点。 我们热忱地欢迎广大企业、金融部门及实业人士,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抢先进入贵州,来到这块现代化融资体系相对缺乏而又尚未很好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给自己带来商机、带来效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James Shapiro
纽约交易所亚太地区Managing Director
Jane Zhu
伦敦股票交易所(技术板市场) 亚太区总裁
李彬凌

新加坡交易所副总裁
JungHo Kang
Kosdaq
主席兼CEO
彭如川
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中国执行总监
刘啸东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戴文华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武凤仪
《证券时报》报社社长

全景网络总经理
王开国
海通证券有限公司总裁
刘二飞
美国美林公司亚太区科技部主管兼美林中国业务主席
张红力
美国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Crawfard Jamieson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执行董事
毕嘉理

纽约银行香港分行地区经理
李奋豪
瑞银华宝亚洲有限公司 亚洲电信主管
林和源
美商Intel投资事业部经理
王树

萧永强
汉鼎亚太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Emily C. Tong
The Jade Cricket Company
总裁
陈凡
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徐卫国
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hris.harper
美国Harber & Harber Co. Ltd 总裁
杨小雯
盈科数码动力风险投资基金副总裁
王先先
TOM.COM LIMITED
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陈正然
台湾蕃薯藤公司总裁

美国UT斯达康CEO
张来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
张朝阳
搜狐公司首席执行官
何海文
网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财务执行官
雷文超
阿里巴巴公司中国总裁
于小央
金萍果财经传播总经理
马启元
纽约时代创新投资公司董事长
王普旭
加拿大联邦国际金融公司总裁
潘国平
荷兰海牙德恒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景俊海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
张向宁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胡学光
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廖小罕
贵州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刘中柱
美国Sinovest GroupCEO
梅德文
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高交会)WorldCN2000世界证券市场峰会 总监
胡克林
新疆科技厅副厅长
苏绍文
亚洲数码联盟中国区总经理
廖俊侨
WCEGA
世界华商总会执行主席
Karin Sigmund
塞舌尔投资发展基金国际部总裁
Robert Liu
Vice President, Investment Banking, Greater China, J.P. Morgan

时代联线控股集团董事长
刘曼红
维欣风险投资网董事长

 

 

 

关于我们 客户名录 服务指南 广告招商 诚聘贤良 友情链接 融资论坛 留言簿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C1999-2004文网国际会展  地址:北京朝阳区八里庄西里1号远洋天地70号楼262604室  邮编:100025
电话: +86-10-85866856/7/8/9  传真: +86-10-85866867  邮件:Info@ChinaForu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