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开放民营金融
――国际周世界新经济论坛关注焦点话题
2000年,中国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今年,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长期引起经济学界广泛关注的民营经济问题,此时又成热点。
民营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国家税收、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已发展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年至1999年,民营经济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从0.2%上升到33%。非国有经济GDP的贡献已高达63%。民营经济高质量、快速的发展不仅可以大量吸纳国企结构调整中的富余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在允许民营经济收购、兼并、参资国有企业的情况下,民营经济还可增强国企活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其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大幅提高,使民营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今年政协会议期间,与会委员们纷纷就发展民营经济提出议案或发表见解。民营经济的成长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然而,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已形成以苏南乡镇企业、温州个体经济和珠江三角洲合资企业为标志的三大模式,但却长期以面临发展的两大困难,即:投资准入领域的严格限制和资金的缺乏。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将会与外资企业同样享受"国民待遇"。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约束有望改善。那么,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资金供给问题如何解决呢?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和金融制度的大背景下,民营金融,具体到民营银行来讲,作为一种边缘的制度创新,能否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能否提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动力?在人们审视民营经济,寻找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时,提出这一问题,讨论民营金融的开放问题成为人们思考的自然逻辑。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外经贸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将于2001年5月10日至15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国际周期间由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组委会办公室主办,北京文网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世界新经济论暨高新技术与金融论坛"将于2001年5月10-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及中国大饭店举办。届时,论坛将开设民营企业专场,就民营企业发展与开放民营金融(民营银行)进行专题讨论。部分中外政要,国内外著名企业及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将出席会议并发表专题讲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