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上市


最近网络公司上市传闻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几家著名网站即将境外上市的消息,让许多人欢呼雀跃。但如果细问一句:“上市公司,报上名来”,得到的答案却是“此网易非彼网易、此新浪非彼新浪……”到底发生了什么?

费尽心计奔上市
毫无疑问,得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为无数的中国网络公司指明了前进的通途,上市之后其大幅飚升的股价更是刺激着中国网站一批批向着纳斯达克奋勇前行,虽屡受挫折而九死不悔。
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继搜狐之后,一直在通往美国纳斯达克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新浪网终于也在上周宣布:该公司已经向美国证管会提交上市申请书,拟将其股票在那斯达克市场上市。
据称,新浪此次申请首次公开发行400万股普通股,并给予承销商60万股普通股的超额配售。新浪上市筹集的资金将被用作营运资金及用于其他经营用途。
所谓喜事成双,网易也传出消息说,将在美上市,公开招股七百五十万。
看起来,中国网络公司进驻美国纳斯达克似乎指日可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早在网易将要上市之初,就有报纸披露说,“此网易非彼网易”,意思是说,将要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公司并非注册地为中国广州的网易,根据网易国内律师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法律意见书草稿,网易在境外设立的公司是由境外自有资金设立的,和中国国内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尽相同,也没有任何关系。但两家公司的最大股东则是同一个人,即网易总裁丁磊。丁磊在这两家公司所占的股份均为70%。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向美证管会提交上市申请的新浪,也不是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每天有数百万造访的北京新浪网,而是在拉丁美洲开曼群岛注册的新浪公司,满足台湾、香港和北美等地中文读者诉求的三地门户网站。看来“此新浪也非彼新浪”。
搜狐张朝阳也承认,搜狐申请上市的公司是一个完全的美国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它的注册地是美国的Delaware,一个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地方。


此此彼彼 奥妙何在
其实,这一切当然只是为了上市,奥妙也就在于,信息产业部规定“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要在境外上市,必须剥离ICP业务。”
所以,新浪承诺上市部分将不涉及国内的ICP资产,上市后筹资也不参与相关国内ICP资产的运作,新浪在境内的ICP业务,将另行成立中资持股公司独立运行,不参与上市。而外资部分则另行组成一家为ICP提供设备及技术服务的公司。也就是说,新浪上市的资产除海外业务外,主要是国内技术部分,可称ITP。
同样,根据网易国内律师提供的法律意见书,将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公司在美国也有部分业务,而在中国境内从事的也只是技术软件开发和服务。
然而事实上,海外投资人之所以对新浪有兴趣,在于其国内ICP业务所带来的页面高浏览率和广告收入预期。如这部分ICP已“清晰剥离”,新浪上市的招股价可能比计划要打折一半以上。
还不仅如此,业内人士曾分析说,,如果这些以“技术”而非以“内容”上市的网站在招股说明书中出现网站的业务及有关运营情况以吸引投资者,证监会将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其提供的法律意见书将被认为是不诚实的陈述,“中国政府会作出反应”。 然而,不论是对美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美国证监会 (SEC)的要求都是相同的——公司向投资者披露所有的信息,比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中国,以便让投资者了解他们所投资的业务及风险。
不知道搜狐、网易、新浪们将如何解答这道题。

ICP问题会有答案吗
信息产业部消息人士说,将力争在月底前公布有关互联网内容部分的管理条例。按现有的分工,今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将负责颁发ICP经营许可执照,审核范围主要包括公司资本构成、技术能力等。至于ICP内容,则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成立的网络内容管理局制定法规、条例,并负责日常监督。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1993年颁布的电信法规不允许外商投资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如果新政策仍强调在中国入世前不改变立场,国内网站以私募方式获得外资尚有可能,但公开在海外上市仍会遇到类似新浪的麻烦。

曲线上市究竟还算不算中国公司
美国证监会(SEC)将在美上市的公司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美国公司,二是外国公司。通常来说,注册地在美国的被自动认为是美国公司,即使它在美国没有任何业务和人员。另一种情况是在开曼等免税地区注册的公司,则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资产、人员、投资者都在美国,则视为美国公司,反之则为外国公司。
外国公司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时,是秘密招股,除了公司和SEC之外,其他人无法看到;美国公司则不同,SEC一旦接到其招股说明书,便向大众公开,并能在相关的网页上查询到。譬如,Sohu.com公司已公开招股说明书,备案日期为2000年2月4日。

会不会有千百万富翁的诞生
其实对于大多数仍与网络无缘的人来说,充满魅力的仍然是从上市话题延伸出的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的神话。
那么,这些在境外注册又经过剥离之后的公司,就算真的如愿以偿,走过了红地毯,站在了纳期达克的圣坛之上,又会让谁变成富翁?那些服务于网络公司的白领们,会有多少真的从中掘到金矿?
这个答案恐怕不会让人那么兴奋了,本来经过几次的融资之后,自己手里所持的股票就已被大大稀释了,此次经过剥离,股价又被大大打了一个折扣。当然即便如此,只要能上市,也总还是会有人拿到很多钱的,但细想起来也不禁让人担心。网络,总是一部分人在做内容,而另一部分在做技术,而这种上市方式当然也就会因此而“厚技术而薄内容”,“厚境外而薄境内”,如何取得平衡而使公司人心稳定,怕又会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辛辛苦苦盼公司上了市,却和我没有关系,这会让人疯掉的”。网络本来就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世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