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總裁王志東:不放棄赴海外上市


來台灣參加華文網路世紀高峰論壇的新浪網總裁暨執行長王志東,24歲時就寫出Windows作業系統的「中文之星」(BDWin3.0)商業化軟體,早在1995年,王志東的「軟件」公司四通利方,就成為第一個引進創投的中國高科技公司。

-相關新聞
中國網路新貴 新浪網總裁王志東談網際網路


-更多新聞
-相關網站
新浪網

新浪網(台北)





1998年底,四通利方與起源於北美的華淵資訊合併,建構起全球華人市場的基本布局。新浪網在大陸推出不久,就躍居最受「網民」歡迎的網站之一,排名常是前3位。而根據1999年中國信息產業部最新的報告顯示,新浪網正是大陸現在流量最大的網站。

33歲的王志東,繼1998年底與華淵談合併案後,第2次踏上台灣的土地。他說,上次來台灣前,對台灣印象模糊,覺得台灣很遙遠,但之後隨著接觸台灣背景的人機會增多,對台灣感覺上就親切得多了。

Q:可否談一下新浪網到美國Nasdaq上市的計畫?
A:我要澄清1年或3年不上市的說法,對外我們說時間不確定,但公司內部正在進行中,我也否定不上市就有危機,及上不上市與政府或政治有關的傳言。

Q:如何看待台灣市場?
A:今年新浪網在台灣市場會有更大的投入,相對於總人口,台灣上網用戶密度高,加上本身商業應用成熟,在高科技上與美國矽谷的聯繫,又領先其他華人地區,可以給香港和大陸帶來借鏡。

Q:不少台灣網路業者都計劃到大陸發展,您的看法是什麼?
A:台灣業者都有很好的經驗和優勢,但Internet經營模式不能從一地到另一地,如果移到全球華人市場,更需要去適應當地的市場,必須全面了解市場遊戲規則、合作夥伴、用戶愛好、政策及政治因素等。

新浪網也不可能直接把大陸的模式搬過來,除了網站間比自身的市場經驗外,就比誰能更早找到市場的優勢。

我在北京開會時曾說過,不要把Internet過於簡單化,每個人都可以創業,但只有極少人成功,失敗機會可能比成功機會大得多。

Q:您認為電子商務會是最適合切入大陸市場的嗎?
A:電子商務在政治上的確不像內容敏感,但涉及的行業較廣,目前如支付系統、物流及信用制度等都尚未成熟,還得顧慮企業本身的電子化程度。

大陸和美國不同,美國所有的工業基礎都已經形成,只需要用新的模式連起來,水到渠成,但大陸就反過來,先發展電子商務,拉動整個工業基礎,要付出的比較多,也不是一、兩個企業就可以辦得到的,還是必須靠政府的力量。

Q:您如何看待中國加入WTO後,外商進入大陸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
A:大陸的經濟大門已經打開,不能再收回,進入WTO是與全球化市場接軌的明顯標界,外面的資本和企業進中國是必然的趨勢,本土企業應抱著「他能走進來,我就能走出去」的想法。

新浪網就首先利用外資,聯合國內外企業的力量,好比打足球,內地可能有自己的規則和自己的冠軍,但在打世界盃時,就必須用國際的規則,甚至請外籍球員和教練,常出國去打,才有機會。

Q:您對這次華文網路高峰會的看法是什麼?
A:我非常贊成業界多溝通,網路本身行業新,大家面對的常是共同的問題和對手,例如電子化可能衝擊傳統觀念,電子商務可能與用戶習慣不同,都可能變成業界的障礙。

業界多交流,對彼此都有好處,增加互相合作的機會,今日的對手,明日可能就合併或策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