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1999


  “找到啦!”:胜在国际化

  记者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偶遇“找到啦!”总经理于红岩女士的时候就向她问及“找到啦!”的融资情况,于红岩当时微笑着用“保密”作答,不过她还是透露,下一笔风险投资的注入正在顺利的进行之中。

  “找到啦!”网站今年2月4日开通时,动静并不太大,可如今在业界和网民中已是个叫得响的名字。“找到啦!”的前身为成立于1996年的GBDN(全球商业发展网络),GBDN不久后与 MUI媒体公司融资合作,果断地采用了风险投资的方式,从而为“找到啦!”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在谈到“找到啦!”的融资体会时,于红岩深有感触地表示,融到资完全不是像很多人想像中“从天上掉下来金子”了的那样白捡一笔钱,如果要用股权作代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好像把自身卖了出去。

  于红岩认为,融资的首要条件是公司有一个过硬的结构(Structure)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这种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她希望“找到啦!”依靠服务做成名牌来领导潮流,因为服务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于红岩坚信网络公司的国际化(Globalization )是必要的,如果在海外有公司的话,就很容易在海外上市,而且国外有很多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学习过来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那么最终获益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她以“找到啦!”为例表示,“找到啦!”的融资之所以比较顺利,是因为“找到啦!”是一家以中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它把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这种特殊的文化气息让投资者感到熟悉,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于红岩相信互联网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因为中国与世界得以接轨,引资将变得更为容易。

  同时,于红岩强调“找到啦!”很愿意作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网络门户,并且把中国推销到世界上去。

  因特国风:理念换千金

  1999年9月里的一天,因特国风网络软件公司总裁周鸿礻韦破例早早起身,赶去和一个风险投资人见面。对他和他的因特国风网络软件公司来说,这已经是和风险投资商的第二轮交手了。

  今年29岁的周鸿礻韦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在攻读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期间,他就以创新的实践开发出多种科技产品,并创办公司使之商品化。

  1995年进入方正做系统集成公司后,周鸿礻韦被派到新疆,开始接触企业网。这时的周鸿礻韦已经有将近10年的编程和开发历史,对网络也有了理论和技术上的必要准备。周鸿礻韦从1996年初开始开发了中国网络上第一个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方正飞扬电子邮件,该软件采用了适合中国普通用户使用的独特的人性化设计,周鸿礻韦亲自制定了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

  周鸿礻韦1998年底离开方正,创立北京因特国风公司(3721网站),从此他致力于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互联网在中国普及开来,尽可能地降低上网的复杂性和难度。1999年6月初推出的中文网址软件和服务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第一个产品。

  中文网址软件一经推出,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3个月内软件下载量超过50万套,并得到国内外著名软硬件厂商的青睐,到目前为止中文网址软件的捆绑授权量已超过200万套,并与国内几乎所有著名网站都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因特国风公司的理念很快得到国外多家著名风险资金机构的认同,并迅速得到风险投资支持。

  “这么多风险投资公司到中国来,愿意和我们谈投资的事,主要是看重我这个人吧。我对Internet的理解是最深的,很多地方我看得比别人深入。”周鸿礻韦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