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坛介绍  演讲嘉宾  论坛新闻  会议日程表  读解WTO  关于我们
 

·中国投资学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
·新华通讯社新华每日电讯社
 

·北京文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
北京华凯在线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投资论坛年会议程
·具体日程安排
·Schedule
 

·出席论坛年会的驻华大使、代表、参赞
·出席论坛年会的各跨国公司
·出席论坛年会的国内代表
·论坛介绍/The forum profile
·新闻稿/News & events
>>>MORE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介
·WTO组织机构图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MORE
 


 

中国「入世」对香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经济师 梁海国



  


  经过持久的谈判、漫长的期待,国家将快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进入世贸,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一步,在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及国际组织的规范之下,中国的经济改革得以落实推行与继续深化,最终达至全面开放。在全球化的经济运作下,包括香港在内的两岸三地将会越来越互相依存、扩大合作,两岸先后「入世」,对经济发展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香港有利,也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带来新契机。

  中国「入世」,对香港带来的经贸影响,可以循以下各方向探讨:

  1.内地作为香港的生产基地;2.中国内地成为香港的内销市场:3.制造业的机遇与服务业开放的关系;4.香港个别服务行业在内地市场的机遇;5.中国「入世」对香港作为国际商务首府的挑战:6.两岸三通对香港的影响。

  「入世」后中国内地作为港商的生产基地更为理想

  「入世」后,中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将得到更大保障,海外市场需对「中国制造」产品开放,因此有利于在中国内地设厂生产的港资公司。例如世贸成员国会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而美国年前已通过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并正式签署成为法律,中国产品输美的限制将大为减少,在内地设厂的港商再毋须每年为了可能失去优惠待遇而不安。并且,当出现贸易纠纷时,则可通过世贸组织的仲裁机制来解决争议。

  同时,根据中美协议规定,遵照世贸纺织品及服装协议,中国可于2005年享受取消配额限制的利益。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将由现时的19%上升至2005年的47%。预料此举有助推动港商进一步把生产活动迁移到内地,藉以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中国入世并非仅仅为其经济发展引入新的规则和法律,而是向法治跃进一大步。对于在内地经营的港商来说,营商环境将会大变,无论监管体制和商业策略均有所不同。在新环境下,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将会增加,例如,中国须在任何法律法规实施前90天,将其英文版本送交世贸组织参阅。此外,执行法规的灰色地带将告消失,而地方政府的酌情权亦会减少。虽然一些旧习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但个别香港公司仍应检视他们过去的经营手法,按照新的营商环境制定新策略。

  「入世」后中国成为港商的内销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

  「入世」后中国的内销市场开放,外国货品与外资公司有更多机会开拓中国市场,这将会扭转一直以来港商很难在内地扩大内销的形势。届时港商既可以通过当地或外国的分销商来销售货品,也可以自行建立分销网络,从批发或零售的层面,推销自己的货品。目前外资不能在内地从事批发业务,零售方面也有很大限制:中国入世后,外资公司将获得全面的贸易及分销权,香港贸易商可在内地经营,拓展分销业务。

  就电子业来说,中国承诺加入世贸资讯科技协议,意味著与资讯科技有关的零部件及产品将获免税进口。在这情况下,在内地进行出口加工活动的港商,将可进一步节省成本。与此同时,内地开放贸易及分销业,也有助港商自由销售零部件,而跨国公司亦得以将较先进的生产工序迁到内地进行,为市场增添活力。中国又将会开放多个电讯及互联网服务行业,进一步刺激资讯科技和电讯设备的需求。

  当然,不仅是港商得以进入内地市场,届时外国出口商同样可以打进中国内地的市场,基于中国降低关税的效应,预计将有更多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大陆,内地生产商面对这种形势,也会奋起迎战。为争夺市场份额,激烈竞争势不可免;香港厂商将要推入这场外国与内地制造商同时参与的争逐战。香港贸易发展局过去的调查显示,过半数公司认为竞争加剧主要是来自内地企业所造成、最受影响的行业是影音设备,其次是家用电器、鞋类和玩具。毫无疑问,内地企业的兴起,对港商日渐构成威胁。但以港商长期在内地投资的经验,应该很有信心面对竞争。过去由于,缺乏庞大的内销市场,长期以来,香港厂商大多数依赖原件制造(OEM)。中国「入世」后,国内市场将为港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业务新天地,并促使港商为了抢占市场而建立品牌,增强原创设计(ODM)的生产,提高产品档次。面对新形势的吸引力,约50%在内地生产的港商有意在内地开展或扩大销售业务。但据本局最近的调查显示,作好充分准备在内地销售产品的港商并不多,对那些现仍未有内销的公司,只有17.2%表示有计划在未来5年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制造业的机遇与服务业的开放息息相关

  港商除了可扩大在内地的制造业生产外,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对服务业的需求。目前超过八成的港商在内地设厂生产;出口内地产品的香港公司更超逾八成,为此,对于与生产业务相配套的服务,需求甚殷。

  在内地发展业务的香港公司,绝大部分仍然以香港作为营运基地。逾八成的公司,未来将维持或增加在香港的贸易融资、业务洽谈、市场研究、保险、市场推广、贸易文件处理与仲裁活动等。

  香港商业高度国际化与多元化,专业服务供应商云集,因此向内地企业提供生产相关服务方面,极具优势,例如商业顾问公司、核数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与公关公司等,均可为在内地生产的企业提供配套的服务。香港服务供应商在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港商进入内地开展生产业务的同时,他们在香港向来长期合作的银行,货运及品质测试等业务夥伴,亦纷纷随客户北移。各种不同的服务公司群体,为投资于内地的港商,担当全盘整合的角色,重要性可见一斑。

  至于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则对运输与物流业的需求大增。中国内地的出口贸易在入世后料会大幅增加,加上内部市场的开放,对货运与物流服务的需求相应激增,香港的货运与物流服务公司可从中把握商机。

  香港个别服务行业在内地市场的商机

  中国内地即将扩大开放服务业,对于以服务业为经济主导的香港,无疑是进入市场的良机。如上所述,货运代理与物流服务将随著贸易量的增加而需求持续上升,而分销业的开放,更为有关服务供应商提供新的机会。近年来在内地经营的香港货运代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增长迅速,在四百多家外商投资货运代理当中,约有一百家是香港公司。
  目前多数香港的货运业者在内地均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在内地开放分销市场后,港商更可兼营内地及国际的货运业务,提供仓储及配送、运货和并货等一揽子服务。

  金融业务逐步开放,外资有机会在内地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港资银行已早著先鞭,跻身目前在内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几间外资银行之列。此外,其他金融服务也将作不同程度的开放,例如保险与再保险、证券与基金管理业务等等。

  港商将来亦可以参与中国内地的电讯与互联网业务,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增值服务将率先开放,流动电话与固网服务随后。香港公司已作好准备,以富有市场推广经验的优势,进军内地的互联网与电子商贸市场。


  广告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小型广告客户。随著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降低,外国货品的分销限制逐步放宽,以及外商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大增,具竞争力的本地小型公司正逐渐认识到广告及建立品牌的价值,香港的广告公司正好可以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由于内地专才不足以应付急剧增加的需求,许多在内地拓展的国际广告公司须依靠香港提供支援服务。香港广告业发展成熟,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可以提供广告创意、图像设计和制作等一系列服务。

  其他外资有机会参与的服务行业,包括旅游、法律服务、会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等,在上述不同领域,港商均大有空间发挥所长。

  诚然中国入世为外资带来不少市场机会,不过进入市场的条件越高,港商面对的困难便越大。以经营零售及批发业务的公司来说,便需分别达到年销额20亿美元及25亿美元;外资银行要在中国内地设置分行,总资产值需超越200亿美元。香港公司以中小规模为多,较低的市场进入条件才对香港有利。因此,若中央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能适度考虑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是港商喜见乐闻的。

  中国入世对香港作为国际商贸首府的挑战

  香港是中国内地商品的采购、分销与运输中枢,但随著内地越来越多采用直接付运的方式发货、并预料入世后这种趋势有增无已,香港的货运枢纽的地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香港公司若要继续保持货运与物流服务的枢纽地位,必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能够应付来自外国公司与内地公司的竞争。

  不管中国是否加入世贸,货物从香港分流至内地其他港口将成为长期趋势。相信其他地区与内地运输联系的改善,不会损害香港的贸易枢纽角色。香港从事贸易业务由来已久,商贾云集,有条件持续保持优势。现时全港共有九万家以上的贸易公司。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海外买家通过香港采购中国货品。另一方面,超过一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专门从事在内地市场的销售业务。   在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当中,十分需要服务业的支援,多个在香港发展成熟、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可以大展所长,香港的服务业枢纽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金融服务业方面,香港的地位便无法动摇,仍然维持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与集资中心。   诚然,上海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金融中心,将对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在内地的发展构成一定的竞争;不过上海以提供国内金融服务为主,其国际金融服务、监管制度和机构仍未发展完备,而在可见将来,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仍然不可以全面兑换,因此,上海要建立完整的国际金融业务体系,与世界市场接轨,仍需一段时间。由此可见,香港和上海提供的金融服务,互补性甚高。上海会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筹集国内资金,协助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私营企业拓展业务:而香港则保持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继续是大陆企业向外集资的主要场所。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无疑在某些方面,香港作为外商进军中国内地的桥梁地位将会稍为减退。部分大型跨国公司有意置身国内的中心地带,可能将r中国业务」的地区总部北移到上海或其他国内城市。但是香港凭籍地利之便,以及文化、语言上的优势,加强与内地联系和合作:更可凭藉国际认可的营商惯例、悠久的「中国贸易」经验,继续作为区内的商业中心。一些新崛起的中小型外国公司,更加需要香港所提供的专业、优质和高效率的服务。它们仍会选择在香港建立地区总部,协助其在亚洲区内全面开展业务。

  两岸三通对香港的影响

  虽然大陆与台湾两岸何时全面「三通」,不单是一个经济课题,政治因素不容忽视;但毕竟两岸入世,将为「三通」带来一点动力。预料两岸「三通」一旦实现后,少数台资公司会收缩他们在香港的办事处。但是也有不少台资公司认为,香港在投资控股及管理、资金周转及财务策划等方面的作用将会加强。

  由于1997年之前,半数在港台资公司已将注册地点转移至其他地区,因此「三通」对香港投资中介作用的影响并不严重。至于基于投资及财务管理等实务原因而仍然留在香港的台资公司,估计不会因两岸实现「三通」而撤离。   预料将来两岸通航的禁制一旦撤销,对香港中介地位的影响在空运方面会较海运为大。假设六成台湾旅客不再取道香港前往大陆,访港旅客总数将减少5%。至于经香港转口或转运的两岸贸易方面,假设两岸之间的货物有三成不再使用香港作为转口港,香港海运货物处理量每年大约会减少2%。

  虽然「三通」会在某些方面削弱香港的中介地位,但是同时亦有助促进两岸的经贸往来,令香港这个服务中心从中受惠。估计「三通」后,大多数驻港台资公司会扩大对大陆的贸易及投资。

  由此看来,两岸先后「入世」,虽会令香港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也缔造更多机会,让港商与台商分别大展所长,同时加强了两岸三地之间的经贸合作。   结论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入世」后中国在世界出口的比重会从现在的3.7%倍增至2005年的7.3%。同期间,进口的比重亦从现今的3.4%激增至五年后的7.2%。中国贸易的倍增,和两岸加强经贸合作的结果,将十分有利香港以贸易为重心的服务业发展。

  同时,国内扩大开放服务业,亦为港商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业在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高达85%,但在内地的比重却少于40%:由此可见,中国在与全球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外来的服务支援,这种形势,无疑是对香港的服务主导型经济有利,也将为香港的服务供应商带来新一轮商机。

 

 

 

 

 

 

 

 

 

 

 

 

 

 

 

 



 






 

 

 

 

 

 

 

 

 

 

 

 

 

 

 

 

 

 

 

 

 

 

 

 

 

 

 

 

 

 

 

 

 

 

 

 

 

 

 

 

 

 

 

 

 

 

 

 

 

 

 

 

 

 

 

 

 

 

 

 

 

 

 

 

 

 

 

 

 

 


Copyright © 1999-2001 Worl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 Webmaster@worldcn.com
Tel:+86-10-62149991/1/2/3/4/5/6/7/8
 Fax: +86-10-62140927